林隐飞蕤

为张日山修完了百年史。

远征(1943年2月~1945年2月)

1943年2月春节刚过,张启山将尹新月和不满两个月的长子送往重庆,随后也带着队伍向西,与西川方面的军队在云南西部山区汇合,调归远征军建制。

远征是中国作为盟军一员参与国际战场的重要任务,早在一年前第一批远征军就已经开赴缅甸,无奈因为装备补给远输日本人,英国军队又临阵叛逃,加上上峰指挥失误,最总大批中国军人并非在战场上,而是在缅北的热带雨林里殒命,10万中国军人,只撤出4万,将近半数还要归功于指挥官当机立断,违抗了上峰的命令,突围西撤到了印度。

那之后美国盟军在印度中东部的军事基地开始对中国军队进行整训,同时滇西方面也集结了20多万军队,在隔怒江与日军对峙的同时,更换美械装备,接受美式训练。

从长沙出发前,张启山手下少数军官有情绪,认为国内战事如此吃紧,为何要大老远跑去打缅甸。张启山并非只讲军人要服从命,而是将这些人召集起来,讲了整个东亚战场乃至世界战场的局势,讲了缅甸在中国物资补给上的重要地位,晓以大义,让众人心服口服。

军队到滇西之后,张启山和手下团营连长去往昆明报道,而后与三个团长一起乘飞机从驼峰航线到印度,在中国驻印军队所在的蓝姆伽基地接受培训。副团以下的军官,包括张日山在内,则留在昆明,接受美军主办的驻滇干训团的培训,以期回到驻地后这些军官可以主导展开对军中士兵的美式训练。

张日山的几个兄弟中,张云山是另一营的营长,张景山已经是连长,最小的张泽山也做了张日山手下一个连的连长。只有张易山并未参军,一直在读书,长沙会战之前张启山索性将他送去了美国。

回到云南,美国人的训练课程非常细致,对各类不同枪炮,火焰喷射器,乃至刺刀的使用,都分门别类开了课程。对林中定位、夜间行进、在野外做饭的灯火烟雾管制等,丛林作战时会遇到的问题也都做了相当细致的教授。军官培训结束后,美军派了3000名联络官,到各个部队手把手的教士兵使用美式装备,对日反攻开始后这些人也都跟着各部队行进。

张启山的部队从前在长沙时,就算是装备配给较为优良的。他早年就自掏腰包,请九爷帮忙进口美式、德式的装备,军队训练方面曾经多次邀请过军事训练专家到长沙进行指导,因此很早就实行了实弹数量的训练标准。于是反映在如今美式整训中,张启山整个师的素质还是不错的。

张日山在东北见过俄国人,在长沙时也与美国商会的人打过交道,但对美国人的认知不可避免的停留在裘德考身上,总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印象不怎么样。今次配到他营里的美国联络官,不像裘德考能讲一口长沙话,还需翻译才能交流,但确实有些真材实学,因此在几个月朝夕相处之后,总算是放下了隔阂,逐渐产生了一些默契。美军联络官则坚持不懈的想搞清楚张营长的年纪,因为他无论怎么看都和那些学生兵差不多年纪。

1943年10月,西路的中国驻印军队,已经开始进入缅北战场与日军作战,捷报连连。东线滇西的军队也开始按捺不住,摩拳擦掌想要开始反攻,然而上峰迟迟没有命令下来,甚至到了冬天,远征军的总司令突然换了人,临阵换将是为大忌,而换将的理由,上面的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,多半是因为派系之争。

当时远征军中的17个师里也有嫡系、非嫡系和杂牌军之分。张启山算是非嫡系。嫡系都是直接通天的,对待非嫡系和杂牌军比较傲慢,但因张启山这只东北人带出来的湖南军队,人都比较硬气,断不会白白受了欺负。

一直到1944年4月,蒋签署了怒江作战的命令,先头10万人部队开始渡江,计划北攻腾冲,南攻松山,而后在龙陵汇合。这只经历了一年美式训练的军队素质过硬,渡江非常顺利,也很快就打跑了在对岸的小股日军。

渡江之后面临的第一个关卡即是高黎贡山。高黎贡山又被成为云上的战场,海拔3200米,彻骨寒冷。对于张日山这样生长在雪上的人来说,这样的气候让他觉得万分熟悉,但之于大部分人却是意想不到的艰难。日军居高设防,据险死守,中国军队日夜不停发起进攻,尸体堆积成山,仍是久攻不下。后勤补给方面,因为山上无法通汽车,几乎全靠人力背负。3000多滇西民众,男人一人背30公斤,女人一人背20公斤,一路下来病死300多人,东西送到,下山回到家又是病死冻死几百人。

高黎贡山还没打下来,上峰却突然命令张师等三个师,悄悄从高黎贡山撤下来,沿怒江前进,奇袭松山。命令突然改变的理由连作为师长的张启山都不知道,张日山还是很多年后看了当年在滇西的美军联络官的记录,才明白发生了什么。

6月初,这三个师出现在了松山,经过前期收集情报,军长判断松山守敌不足500人,因此排了包括张师在内的两个师越过松山,直接向南去打龙陵。然而这一判断完全是侦察失误,松山的守敌人数是预想的三倍,而且在松山周边建筑了无比坚固的地堡。以至于最开始攻上去的一个营,15分钟就打得只剩下了一个排,死伤了90%,更残酷的是敌军炮火太猛,根本没有机会从阵地上将伤员抬下来,无人受领尸体被不间断的炮火轰得七零八落。

因为战斗减员太严重,后方排了一个军来接替这个师的战地,并调集了300门大炮,但仍旧是举步维艰,我几万人攻打敌军1200人镇守的松山阵地,打了3个月,牺牲了7000将士,14000人伤残,才终于将松山打下来了。

龙陵战场比之松山更不能乐观。6月上旬,张启山率部开始攻打龙陵东南郊的阵地,经过异常激烈的拉锯战,两日后攻克了龙陵城郊的所有高地,将日军围困城中。但龙陵城中日军碉堡战壕都修得极为坚固,两日未能攻克,到了第三日,日军的增援开始从南北两侧进入龙陵,远征军腹背受敌,最终退回了城郊防守。日军又在坦克掩护下想退守的远征军发起突袭,张启山的部队继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后,再次遭到的死伤过半的重创。

张云山所在的一个团因被日军精锐截断在了城中,全员都战死了。张日山当然想回去救人,但战场上又岂是他一个小小的营长能说了算的。

司令部得知战场的形式,加派三个师来增援。7月初增援尚未赶到时,张启山在龙陵城北已经得知日军第四次攻打长沙,守城的第四军溃逃,长沙城于6月下旬沦陷的消息。他未将这个消息告诉余下的兄弟,因知如今他自己也无力回天,不想再在这样的节骨眼,动摇手下湖南将士的军心。

7月13日,五个师的三万兵力集结,从东、北、南三面向龙陵发起第二次围攻,再度占领了城郊的各个高地,并控制了龙陵至芒市、腾冲的公路。但因松山尚未克复,军需物资抵达,而日军又增派了15000多人反扑,不少阵地重新陷落敌手。打了两个月,远征军再度退回到龙陵城北。    

9月中旬,远征军接连攻克了松山和腾冲,开始向龙陵进发。集中了10个师的兵力,于10月末第三次向龙陵发动总攻,终于在11月上旬收复龙陵。龙陵之战是抗战中唯一一次,由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发起,并全面击溃日军的作战。

攻克龙陵之后,日军再无险可守,沿滇缅公路向西南溃逃。1945年1月底在芒市与西路的中国驻印军队会师。会师之后,滇西远征军的主力进入缅甸和驻印部队一起向南进攻,张启山部因在龙陵减员过大,没有继续向南,而是留在滇西尽兴滇缅公路的修理和养护和滇西警备。在此期间,张启山吸收了攻打龙陵时同样减员严重的湖北某师的残部,勉强将人数恢复到了八千。张日山升任中校团长。


过度注重补完历史会严重影响可读性。但思来想去,初衷既然是补完历史,我又实在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能力,就只能先凑合了。 110年的时间线刚走了四分之一,真是任重道远。

评论 ( 4 )
热度 ( 44 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林隐飞蕤 | Powered by LOFTER